十數年風雨路,DVR硬盤錄像機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6-06-08 09:40:28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在中國,DVR發展只不過經歷了短短的十多年時間,但期間卻歷經了幾次重要的轉變,完成了化蛹成蝶的過程:
2000-2002年,PC式DVR和嵌入式DVR爭奪天下;2003年,從MPEG的壓縮算法過渡到MPEG-4、H264;
2006年,從本地錄像作為網絡上的一個核心設備;
2009-2010年開始做混合型、高清、智能型的DVR。
每一次的轉變;不管是從模擬到數字,還是從PC到嵌入式,這其中都有劃時代的技術革新,從而促使行業的快速進步。
2000年中國第一臺家用DVR問世,開始進入中國安防領域。隨后,在技術以及市場的雙重驅動下,DVR開始突飛猛進地發展。來到2006年,DVR已經占據了整個視頻監控將近40%的市場份額。在視頻監控從模擬向數字化發展的進程中,DVR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DVR開創了一個數字監控時代。
DVR是繼模擬錄像系統之后迅速發展的第二代監控系統。采用微機和Windows平臺,在計算機中安裝視頻壓縮卡和相應的DVR軟件,不同型號視頻卡可連接1/2/4路視頻,支持實時視頻和音頻,是第一代模擬監控系統升級實現數字化的可選方案。
DVR系統的特點:視頻、音頻信號的采集、存儲主要為數字形式,質量較高;系統功能較為強大、完善;與信息系統可以交換數據;應用的靈活性較好。
但是,由于其本身技術架構的局限性,數字硬盤錄像機始終無法解決網絡遠程監控環境中的長延時、無法多路同時監控、高集成度集中監控等問題。原因在于,DVR系統從監控點到監控中心為模擬方式傳輸,與第一代系統相似存在著許多缺陷,要實現遠距離視頻傳輸需鋪設(租用)光纜、在光纜兩端安裝視頻光端機設備,系統建設成本高,不易維護且維護費用較大。該系統只適合于傳統監控系統的改造,不適合新建的監控系統以及要求遠程視頻傳輸(超過1~2公里)的系統。
從盒式磁帶錄像存儲到數字芯片網絡存儲的跨越只不過短短的十年時間,數字硬盤錄像機(DVR)歷經了化蛹成蝶般的高速裂變。對DVR來說,它的發展除了光學技術、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細微加工技術、計算機與自動控制技術、壓縮技術的進步帶來存儲技術在記錄密度、容量、數據傳輸率等等關鍵技術的巨大突破外,完全依賴于通訊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從模擬到數字,從硬壓縮到軟壓縮,從一芯一路到一芯多路,從PC到嵌入式DVR,各領風騷。
百科:
Digital Video Recorder(硬盤錄像機),即數字視頻錄像機,相對于傳統的模擬視頻錄像機,采用硬盤錄像,故常常被稱為硬盤錄像機,也被稱為DVR。它是一套進行圖像存儲處理的計算機系統,具有對圖像/語音進行長時間錄像、錄音、遠程監視和控制的功能,DVR集合了錄像機、畫面分割器、云臺鏡頭控制、報警控制、網絡傳輸等五種功能于一身,用一臺設備就能取代模擬監控系統一大堆設備的功能,而且在價格上也逐漸占有優勢。DVR采用的是數字記錄技術,在圖像處理、圖像儲存、檢索、備份、以及網絡傳遞、遠程控制等方面也遠遠優于模擬監控設備,DVR代表了電視監控系統的發展方向,是市面上電視監控系統的首選產品。一般分為:硬盤錄像機,PC式硬盤錄像機和嵌入式硬盤錄像機等。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