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屏電視”已經悄然加入戰局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航行150 2014-08-06 14:30:2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繼PC、手機、平板之后,電視成為各大企業角逐的“第四塊屏”。時下,三星、谷歌、蘋果、微軟等皆將目光對準了電視端,當然傳統家電廠商也不會袖手旁觀。
在對智慧家庭的電視端爭奪中,一個名為“無屏電視”的新來者已經悄然加入戰局。不過,無屏電視還未來得及發展壯大,已經感受到了一絲寒意:近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連發四道監管令,雖未直接指向,但無屏電視難免受到影響。
廣電總局相關監管令出臺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將對正在進行中的三網融合產生哪些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展開了采訪調查。
昨日(8月4日),無屏電視生產商極米科技宣布,公司已完成A輪1億元融資。無屏電視再次成為資本市場和媒體熱議的話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各大廠商紛紛將目光瞄準電視端,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搶占電視屏背后的智慧家庭商機,畢竟電視是智慧家庭的主屏幕之一。
而在智慧家庭的爭奪中,無屏電視的加入,無疑將使戰爭更加激烈。不過,無屏電視還未來得及發展,一紙來自廣電總局的監管令已讓其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盒子+投影儀的混合體/
打開電商網站搜“無屏電視”幾個字,跳轉的頁面會顯示一列類似投影儀的商品,價格也從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從外觀上看,無屏電視更接近于一臺投影儀,使用方式也跟投影儀類似:插上電源后,連上WiFi,將影像投影至墻面上,通過內置應用觀看內容,因此無屏電視也叫“投影電視”。
無屏電視并非沒有屏幕,而是利用投影技術,將任何可供投影的地方變成超大電視屏幕。因此,無屏電視突破了傳統電視屏幕尺寸大小限制以及固定不可移動性短板。
而相比傳統的投影儀,無屏電視的觀看場景更為自由,由于其本身內置了接口,可以通過外接腳架的方式調整高度、畫面尺寸等參數。
從某個角度上講,無屏電視更像是盒子+投影儀的混合體:通過WiFi進行連接,內置Android操作系統,并帶有大量視頻內容。由于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移植改造的門檻不高,這也催生了大量創業者在其中掘金。
在內容方面,大多數無屏電視都選擇和互聯網視頻方合作,比如極米無屏購買了華數的版權,也有部分產品附帶了有線電視線接口,用戶可以接入有線電視線觀看電視。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屏電視”這個概念本身并不新鮮,早在幾年前便已存在,但無屏電視卻是在最近才開始火起來。就在昨日,推出極米無屏電視的極米科技完成A輪1億元融資,投資方為創東方、成都技術轉移集團等機構。
記者調查發現,無屏電視的火熱緣于投影儀層面的關鍵技術突破——固態光源技術。據悉,以前投影儀上的光源(燈泡)只能支持1000~2000小時,導致易壞,但自采用固態光源技術后,光源的使用壽命能達到2萬~5萬小時,幾乎跟平板電視壽命一樣長。自此,無屏電視在技術層面步入了實用化階段。
記者發現,時下無屏電視仍處在行業發展的初期,行業內的競爭者主要還在做兩件事:一,探索并進一步完善無屏電視的行業定義邊界;二,以各自視角切入無屏電視,進行跑馬圈地。而在用戶端,對于“無屏”的概念,用戶仍需要一段時間去接受。
但這似乎并沒有阻擋掘金者進軍無屏電視的熱情。時下這個行業的實際分食者主要有三類:傳統投影儀生產商,諸如佳能、明基等,他們開始嘗試在傳統投影儀中加入Android、Linux等智能操作系統,以抗衡互聯網公司的入侵;另一類是以極米無屏為代表的專業無屏電視廠商,他們以互聯網思維為武器,闖入電視端的競爭;第三類便是生態型IT公司,比如在智能硬件領域采取廣撒網戰略的百度,已經涉足無屏電視領域。
此外,無屏電視企業還面臨一類尚未進入但非常可怕的潛在分食者,那便是以小米、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電視生產廠商,“小米們”曾借助互聯網思維開路成功進入電視端,他們如果想切入無屏電視領域,并不存在太大難度。而他們一旦切入,或將成為這個行業最大的競爭者,畢竟不管是從技術端,還是生態鏈探索等角度而言,他們更加輕車熟路。
顛覆者還是補充者?/
在無屏電視剛推出時,業內就有人表示,無屏電視是傳統電視的掘墓人,甚至有人明確表示“以后都不用買電視了”。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采訪后發現,無屏電視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且自身也存在局限性,難成家庭端的顛覆者,其更適當的角色定位應該是補充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從技術端的角度來說,在同價位的產品中,相比主流高清4K液晶電視,無屏電視性能明顯不足,分辨率普遍只有1080P,色彩表現、細節表現也要差很多。而且無屏電視對使用環境要求高,裝修、空間、幕布的選擇相比液晶電視要復雜得多,投影效果受外界光線的影響也很大,液晶電視則不存在這些問題。
上述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無屏電視不但對外界光線的環境要求較高,并且對投影區域也有要求,“一般需要平整,背景最好是為白色”。
“此外,投影機的燈泡有固定使用壽命,燈泡亮度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衰減,更換成本高,使用一段時間后顯示效果會打折扣,而液晶電視不存在這些問題。”上述業內專家補充道。
事實上,一款無屏電視的最終成像效果,除了清晰度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參數便是流明度。流明是光通量的單位,通常用作衡量投影機的亮度。常用的投影機流明數值在1000~4000流明之間,家用投影儀一般不超過2500流明。換句話說,流明度高低決定了無屏電視“亮”還是“暗”。
除了技術端,從使用端來說,無屏電視也是傳統電視的補充者,而非顛覆者。
極米無屏CEO鐘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電視由于其產品特性,更換周期較長,并且因為價格較高,用戶的購買頻次低,獲取用戶的成本也相應抬升。
無屏電視在價格上具有優勢,并且由于體積較小、使用靈活的特點,可以在不同場合滿足用戶的觀看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傳統電視的不足。
實際上,仔細觀察時下無屏電視的最早掘金者之一——極米無屏,其競爭邏輯也是充當補充者角色,而非顛覆者:在目標客戶群定位上,極米無屏將目標用戶群鎖定在外來租房一族。在這個群體的租房內,一般沒有電視,或雖有電視,但由于房屋空間有限觀看不便。而極米無屏則利用無屏電視的無屏幕、攜帶方便和可移動性特點,瞄準了這一市場。
此外,極米無屏下一步的業務開拓邏輯也圍繞補充者角色展開:下一步極米無屏電視會內置電池,以便用戶可以在野外燒烤、郊游時使用,以開拓傳統電視因固定不移動而難以覆蓋的需求市場。
從歷史的縱深維度來說,一位電視業內人士也不看好無屏電視的顛覆能力。其表示:“無屏電視與其說是電視,不如說是功能多樣的投影儀,它能掛名‘電視’或許只因可以連接電視機頂盒播放畫面。從另一個角度看,投影儀已經誕生幾十年,也沒見它對電視市場格局產生過影響。”
有待三網進一步融合
近期,廣電總局已經連發四道監管令,分別從內容、通道等四個層面對電視、視頻行業進行監管。雖然這些監管令并未直接將矛頭指向無屏電視,但對剛剛進入這一行業的無屏電視而言,卻早已讓其不寒而栗。
6月24日,廣電總局發函要求立即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件下載通道,切斷了一大批視頻網站內容進入電視端的通道。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廣電總局還將對2000年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令292號,簡稱292號文)進行修訂,修訂后的政策或將視頻網站的角色限制于專業內容生產環節。不過,上述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而記者在與相關無屏電視從業者溝通后發現,互聯網思維運營下的無屏電視廠商,其商業模式在于:在內容端通過與視頻網站為主的版權方合作來粘住用戶,然后通過周邊開發進行流量的商業化變現,比如游戲、電商等。可以發現,不管是內容端,還是流量變現端,身處家庭端的這類創業者都需要強化與互聯網端的企業合作,比如將流量賣給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
而廣電監管令卻意在削弱電視端與互聯網端在播出內容層面的聯系。一方面,監管令必將使無屏電視的用戶在內容端的選擇空間減少,不利于無屏電視廠商用戶粘性的積累;另一方面,監管令也不利于無屏電視廠商與互聯網端相關企業的商業化合作。
“就電視而言,更多的還是比拼生態。如果不能提供海量、優質的內容,那么即使硬件產品做得再好,也很難讓用戶滿意。”一位業內人士道出了硬件廠商的苦衷。
盡管廣電總局的監管令尚未提及無屏電視產品,但很顯然,脫胎于互聯網盒子、跟智能電視的功能越來越類似的無屏電視,受到的監管邏輯與智能電視、智能盒子其實如出一轍。
記者在采訪中,一位無屏電視從業者無奈地表示,智慧家庭存在大量的商機,但智慧家庭的掘金中離不開三網融合。只要三網融合這道坎未順暢起來,智慧家庭領域的任何新掘金者,都會面臨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互聯網邏輯下,智慧家庭的掘金中,商業開發更多體現在軟件與服務上,而非硬件上。而軟件與服務層面,更注重三網的跨界合作,比如電商化變現,就離不開與京東等互聯網端企業合作,但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類似合作很難順利展開,而無屏電視只是其中一個代表。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