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來源:明基視界 編輯:站臺丶 2023-12-01 17:49:3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23年7月27日,總投資14.33億元人民幣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始試運行。新館位于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占地面積66畝,建筑面積5.44萬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遺址類博物館單體建筑。

建筑設計
新館對照世界一流標準建設,建筑設計秉承“館園結合”理念,突出“消隱”“協調”“實用”三大原則,延續了老館經典的螺旋曲線外墻,作為三個堆體外形和空間控制曲線,三個堆體的平面控制線延長相交于一點,平面夾角呈現幾何邏輯,生成獨特的形體韻律,三個沿中軸排列的覆土堆體,寓意“堆列三星”。

新館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和青銅遮陽板,堆體部分采用天然花崗石,兩者虛實對比,形成了三星堆標志性的“古蜀之眼”。屋頂采用了斜坡覆土形態,建筑消隱融于環境,呈現“館園合一”的特色。

新館的室內裝修采用了極簡主義風格,以米色的藝術混凝土墻面、古銅色的金屬板、深灰色的地面等簡單的配色,觀眾徜徉其中,可以充分感受三星堆獨有的藝術氛圍。

“古蜀之眼”的設計靈感源于三星堆文化的眼睛崇拜,造型為雙曲面,呈現形式則為兩面形似眼睛的巨大玻璃幕墻,正對三星堆遺址發掘區,寓意三星堆跨越千年的古今對話。“古蜀之眼”容納“時空螺旋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空間。

基本陳列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陳緊扣“古城古國古蜀文化”主題,分“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區,每個展區下設若干展陳單元。館內設有6個常設展廳,展陳面積達2.2萬平方米,圍繞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主題,以祭祀區出土的精品文物為展示對象,集中呈現古蜀人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重要禮器、主要祭祀行為及其宇宙觀念等。


第一展區
世紀逐夢
新館第一展區“世紀逐夢”下設“初識三星堆”“一醒驚天下”“盛世續華章”三個單元。該展區以三星堆遺址近一個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為主線,表現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夢、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彰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時代主題。


上世紀20至30年代,廣漢月亮灣燕家院子發現玉石器,原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進行了首次發掘。50至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不斷開展調查和試掘。


1980年后,三星堆考古進入系統發掘和研究階段,“三星堆文化”命名。1986年,兩個祭祀坑的發現“一醒驚天下”。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城墻、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遺存發現,三星堆古城格局逐漸明晰。

2019年以來,六個祭祀坑的發現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百年逐夢,矢志追求。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薪火相傳,譜寫了三星堆考古的世紀華章。


博物館將考古方艙還原到了展廳,展區的“方艙考古”展項,采用最新的裸眼立體新媒體技術,將考古方艙還原到展廳里,反映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六個新坑的發掘工作,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發掘場景。


第二展區
巍然王都
第二展區“巍然王都”下設“蜀土豐饒”“都城營建”“黃金加工”“玉器制作”“青銅冶鑄”“王者至尊”“多元共生”七個單元。從文明探源的角度,對三星堆古國的自然環境、社會面貌、都城布局、手工業技術、權力結構等進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讀。



三星堆遺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已發展成為中心聚落。約當商代早期,出現城墻、大型建筑。商代中期以后,城址面積達3.6平方公里。


高度發達的青銅鑄造、黃金加工、制玉、絲織業,復雜的社會結構,成熟的祭祀體系,彰顯其統治中心、宗教中心、經濟中心的獨特地位,可能是某代蜀王的都邑所在。



“巍然王都”展區的“三星堆遺址沙盤折幕”,采用投影機矩陣無縫融合技術,配合同步播放系統,實現了近二十個超高清畫面同時播放延時不超過3毫秒的誤差,實時將數十臺投影矩陣的畫面相融合,向游客流暢演繹三星堆古城的整體畫面。

第三展區
天地人神
第三展區“天地人神”下設“以玉通神”“藏禮于器”“神圣祭壇”“青銅面具”“鳥足神像”“萬物有靈”“通天神樹”七個單元。


展區以祭祀區出土的精品文物為主要展示對象,集中呈現古蜀人在祭祀活動使用的重要禮器、主要的祭祀行為、崇拜對象及其信仰體系和宇宙觀念,表現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通過對古蜀人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源流的解讀,揭示古蜀文明密碼,表現中華民族共同的信仰與精神根脈。




泱泱中華,萬古江山,三星伴月,日月同輝。若有神明俯瞰古蜀,這個歲月長河中令人嘆止的文明遺存,一定也會驚異于三星堆,“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將在時光長河中留下刻度與烙印,成為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標。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