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驅動IC產業格局與供需分析系列---供需邏輯與趨勢篇
來源:DISCIEN 編輯:小月亮 2021-08-18 09:39:14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市場基于對缺芯的切身體會,“缺芯率”眾說紛紜,有說缺10%的,也有缺20%的,最多的據說缺50%。每個數字背后都有自己的邏輯,但有的數字過大,在牛鞭效應下,明顯夸大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圖一:牛鞭效應以及驅動IC產業鏈示意圖
信息來源:DISCIEN
“缺芯率”無非看供需,可以想象如果以市場需求作為需求標的,在上圖幾個環節over booking的層層加碼下,5 0 %的缺口并不是難事,但這顯然不能代表真正的市場缺口。 在上圖右側的DDIC產業鏈,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到底應該以什么作為供需的標的?
DISCIEN分析認為在DDIC的供需里,供給方應以晶圓廠的產能作為供給標的,這個比較好理解;需求方應以面板廠的產能作為需求標的,特別是面板本身供不應求的時候,原因有兩個:1 . 面板廠是驅動I C 的直接需求方,面板廠的產能上限直接決定了驅動I C 的需求上限。面板廠的產能已經成為瓶頸的情況下,無論終端需求多大,對驅動I C 的需求是沒有意義的 2. 即使終端需求不那么旺盛,在不擊穿現金成本的情況下,面板廠有很大的動機維持滿稼動,一方面可以形成正向現金流,一方面就算虧損也可以通過滿稼動推動產業重組(特別是大陸廠商) ,所以依然可以將面板廠的產能變化作為驅動IC需求變化的標的。
1. 需求端
圖二:21-23年全球LCD產能增加趨勢
數據來源:DISCIEN
單純看LCD產能,今年Q4相比Q1會增加500K的8.6代線產能以及300K的10.5代線產能,其中10.5代線產能全部用于TV生產,而8.X代線產能主要用于TV,另外大約有30%的產能用于IT。
圖三:LCD產能帶來的驅動IC需求計算
數據來源:DISCIEN
按照前幾篇文章的各品類特點和IC用量,10.5代線主要生產43/65/75等產品,我們以占最大比重的65寸為例,一張面板需要12顆驅動IC,而每張玻璃基板可以生產8片65寸,所以一張基板需要96顆IC,300K的10.5代線基板將需要增加28.8M的驅動IC需求。同理,8.X代線按照70%TV、30%IT的比重來看,由于8.X代線分別成切割32片23.8寸和72片15.6寸,驅動IC需求增量更大,約需要62.4M的驅動IC,所以L CD 產能增加后 會 增加9 2.4M 的驅動I C 需求。
2. 供給端:
考慮到LCD的驅動IC主要是110-150nm,再由一部分90nm做補充,我們可以主要關注這個制程領域的產能變化。
圖四:2021年Q1 VS Q4晶圓產能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DISCIEN
產業內委以重望的晶合是最大的增長點,Q 4 相比Q 1 每個月增加2 0K 的產能,其中約 90 %用于驅動I C ;中芯國際在攻堅先進工藝之余也將部分產能轉向成熟的驅動I C 領域;聯電要繼續維持驅動I C 領域的龍頭代工廠地位,增加部分2 8 nm產能至A MOLED 的D DIC 。當然增加的同時也有減少的廠商,特別是三星和 SK H ynix為主的韓國晶圓廠隨著本土面板廠的勢微,逐步將顯示驅動I C 的產能轉向其他領域。
3. 供需總結:
圖五:驅動IC晶圓供應增加與需求增加對比
數據來源:DISCIEN
綜合以上需求與供給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L CD 方面雖然第四季度隨著產能有9 1M 的需求增加,但同時增加的2 4K 晶圓大約能增加1 20M 的驅動I C 供給,供給增加量大于需求增加量,Q 4 將緩解緊張態勢;而A MOLED 方面需求增加約3 4M ,但晶圓增加帶來的驅動I C 增加只有約3 0M ,Q 4 將維持驅動I C 的緊張狀態。
圖六:21年驅動IC價格履歷及趨勢分析
數據來源:DISCIEN 單位:$
結合供需兩端的變化,未來隨著供給增量大于需求增量,T V 的驅動I C 價格在Q 4 將持平,而I T 有望維持小幅增長;A MOLED 的驅動I C 隨著需求增加快于供應增加,將持續價格上漲。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