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出世
來源:鹽財經 編輯:lsy631994092 2021-06-04 08:42:4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6月2日,可能會是中國信創產業載入史冊的日子,國產操作系統鴻蒙 2.0 正式登場。
這天晚上,華為召開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正式公布可以覆蓋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鴻蒙操作系統。搭載鴻蒙系統的P50系列、華為 WATCH 3 智能手表、華為 Mate Pad Pro 等新品也一同亮相。
圖|6月2日鴻蒙HarmonyOS2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圖源:直播截圖)
據介紹,鴻蒙 2.0可以支持多設備、多硬件,解決PC、手機、平板、手表等系統之間的體驗割裂問題,同時將支持大量的 IoT 設備。同時,鴻蒙 2.0 還可以一站式解決智能家居、智慧辦公、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5大生活場景。
從四五年前活在PPT里的系統,到經歷爭議,再到發布最新版本,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在商業應用上逐漸邁開步伐,生態系統建設將成為鴻蒙接下來的關鍵。
隨著科技創新越來越重視底層基礎,以往眾多嘗試失敗后,鴻蒙顯然被寄予了國產操作系統崛起的厚望。
面對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為此而生的鴻蒙頂著世界第三大操作系統的光環而來。這是大眾的期待,但也是莫大的挑戰。
鴻蒙是不是安卓“套殼”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會伴隨多種聲音,鴻蒙也不例外。兩年前的2019年8月,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揭開了鴻蒙系統的面紗。鴻蒙系統在華為陷入危機時走到臺前。
彼時看好者認為,鴻蒙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操作系統,看衰者則認為,鴻蒙成不了大氣候,其中頗具爭議的一點,就是不少人認為鴻蒙其實就是“安卓套殼”。此前OPPO某前公關宣稱“鴻蒙本質就是基于AOSP開發的”,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
圖|1月12日“2020科技風云榜” 華為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鴻蒙OS不是安卓的拷貝,也不是IOS的拷貝”(圖源:新浪科技)
華為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王成錄此前承認,鴻蒙目前使用了部分AOSP開源代碼,這也成為外界質疑鴻蒙“套殼”安卓的主要原因。AOSP即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是由谷歌維護的開源操作系統開發項目,但它和安卓并不是一回事。
王成錄后來回應質疑稱,并不是所有安卓代碼都是谷歌開發的,絕大部分代碼來自開源社區。鴻蒙也會吸收社區優秀技術和代碼,使用AOSP的開源代碼,就判斷鴻蒙是安卓換了皮,說明這類吐槽者沒有太準確理解什么是開源。“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寫一個大型的軟件,每一行都自己寫。”王成錄稱,安卓用開源代碼比例超過80%。
一位不愿具名的技術人士告訴鹽財經記者,AOSP既然是開源項目,意味著可以自由復用開源代碼、貢獻代碼以及修復項目倉庫。這其實也會帶來更重要的反饋,推動開源項目得到更好優化。“如果鴻蒙真的是抄襲安卓,難道安卓會無動于衷?”
業內專家項立剛在接受鹽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鴻蒙是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它具備連接不同設備能力,這是windows、安卓和iOS目前還做不到的。“有人用磚、水泥、鋼筋等建了一座商品房,其他人用這些東西再建一座酒店,但不能說它們就是一樣的東西,內部結構、場景和用途都是不同的。”
圖|6月2日鴻蒙HarmonyOS2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圖源:直播截圖)
有市場消息稱,在今年10月預計開源的鴻蒙3.0系統將幾乎看不到谷歌貢獻的AOSP代碼,屆時或許會打消不少人的疑慮。
從底層技術方向上來看,鴻蒙其實和蘋果iOS更像,因為兩者使用的都是微內核架構,但區別在于,鴻蒙走的是開放模式,而蘋果則是封閉的。 目前,鴻蒙的內核包括Linux宏內核、LiteOS內核、鴻蒙微內核等多個內核混合的設計,其中Linux宏內核同樣是安卓的內核,這使得鴻蒙能夠快速兼容安卓。
LiteOS內核是華為專門針對IoT設備研發的輕量級、低功耗操作系統內核;鴻蒙微內核則是鴻蒙系統未來將主要采用的自研核心。鴻蒙操作系統可以針對其運行設備的不同,選用最適合的內核,為上層提供基礎操作系統能力。
國泰君安一位分析師認為,鴻蒙系統目前在手機等高算力設備上還是主要使用Linux內核,鴻蒙微內核作為正處于快速開發階段的備用內核未來可能會逐步替換其他內核。這也是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正常過程,不應過度神化或者妖魔化鴻蒙系統。
圖|《頭號玩家》劇照
一場迫不得已的自救
鴻蒙在2016年開始醞釀,到2019年正式面世,到此次發布 2.0版本,華為對鴻蒙越來越重視。伴隨著接踵而至的“黑天鵝”,正如華為海思一樣,鴻蒙也加速迎來“備胎轉正”。
兩周前,谷歌在2021I/O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公布了安卓12系統,并宣布將于第一時間向全球手機廠商推送新系統。小米、OV、一加等國產手機廠商均在名單中,卻不見華為。
市場分析認為,這意味華為已被谷歌“除名”。而早在2019年,華為就無法使用谷歌的GMS(谷歌移動服務),這也使得華為手機的歐美市場受到影響。
圖|2018-2021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圖源:IDC)
這背后主要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而鴻蒙的出現則為華為在壓力之下謀求了一個新的出口。雖然王成錄此前強調,鴻蒙的出現,不是為了應對美國制裁而做的替代系統。但在過去兩年多歷經美國兩輪制裁的情況下,華為硬件產品遭遇打擊的情況下,鴻蒙無疑天然地背負了“自救”的色彩。
華為的消費者產品一度為其貢獻超過一半的營收,其中手機是最重要的貢獻。2017年憑借1.53億臺的銷量和20.4%的市占率,華為穩坐中國手機市場老大的位置。隨后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下滑,隨著芯片斷供,華為手機市場更是持續萎縮。
來自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去年華為手機(包括榮耀)全球出貨量1.885億部,同比下降超過20%,市場占有率為15%,位于全球第三。今年一季度,華為手機在全球范圍內的出貨量首次跌出前五,在國內也從第一掉到第三。
圖|華為Q1以1860萬臺出貨量位位居全球第七(數據來源:canalys)
而在鴻蒙萬物互聯的應用生態中,手機處于最為核心的地位,華為高管此前多次提及,一個操作系統的基本生存底線是16%的市場份額。
華為預計鴻蒙今年需要達到3億的終端搭載量,其中2億為華為自有品牌,包括手機和、手表、平板電腦、智慧屏等終端,另有1億來自第三方生態合作伙伴的 IoT 產品。
6月2日晚間,華為發布了多款搭載鴻蒙 2.0的新品,并推出百機升級計劃,將陸續向華為手機、平板、智慧屏等智能終端設備推送升級鴻蒙 2.0,到明年上半年計劃實現近百款設備升級鴻蒙2.0。
毫無疑問,手機依然是萬物互聯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而在基于鴻蒙系統的多設備交互過程中,手機同樣發揮了重要角色。
在華為手機大概率難言理想的銷售情況下,鴻蒙覆蓋2億自有品牌設備的預期或會打折扣,而華為能否通過鴻蒙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體驗,從而保住這個存量市場亦需觀察。
項立剛提到,如果消費者覺得和鴻蒙系統比較好用,那么對于未來華為的其他產品發展都是機會,除了存量用戶,還要看是否有增量用戶,華為芯片若有突破,可能會有更多新的可能。最新的消息顯示,高通可能會成為華為手機的芯片供應商,或為華為鴻蒙應用帶來更多機會。
圖|(圖源:Android Headines)
鴻蒙對于華為,還有更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據5月30日媒體報道,華為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任正非呼吁公司員工“敢于在軟件領域引領世界”,該領域具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公司正尋求在硬件業務以外的增長。
該備忘錄還稱,由于受到外部限制,華為很難在短期內生產先進硬件,應該專注于構建軟件生態系統,如鴻蒙操作系統、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和其他IT產品。
方正證券電子科技首席分析師陳杭接受鹽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如何跨越硬件終端集成商的傳統商業模式,借助鴻蒙成為數字經濟的底盤,這是華為整個商業運行的一次重大突破。
從短期來看,鴻蒙決定了華為能否通過鴻蒙實現硬件業務殘缺的軟件延續,中期則決定了華為能否建立橫跨人車、人居跨場景的AIoT生態。
圖|華為鴻蒙將在車載、智能家居等方面發力(圖源:央視財經)
國產操作系統新起點
物聯網時代對操作系統提出新的訴求,而在地緣沖突激化下,國產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提升,改變“缺芯少魂”的現狀也呼吁了很多年。
在國產操作系統錯過了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后,而在到來的物聯網時代,鴻蒙實現多種設備溝通語言的統一。陳杭就提到,從長期來看,鴻蒙將是決定華為能否在異構計算時代(物聯網)中取得第四張操作系統入場券的關鍵。
圖|華為鴻蒙HarmonyOS (圖源:中國日報)
從歷史發展來看,一旦某個操作系統占據市場,幾乎很難有后來者再去分食,更別說去顛覆。目前,PC和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均高度集中。截止今年一季度,微軟 Windows 和蘋果 MacOS 在 PC 端的市占率分別約為 74% 和 16%,合計達到90% 。在智能手機領域,安卓和蘋果iOS基本七三分,合計市占率高達 99%。
同時,安卓和iOS也憑借眾多的開發者逐漸建立起趨于完善的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范圍內安卓的開發者數量達到2000萬,iOS開發者數量達到2400萬。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軟Windows Mobile、三星Bada,以及阿里Yun OS等國產操作系統的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在物聯網時代,還沒有出現這樣一個通吃的操作系統。在不少人看來,鴻蒙或許是國產操作系統崛起的新起點,但想要打造一款成功的操作系統并不容易。
中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生導師劉俊明表示,要想研發并成功推廣一款操作系統需要三方面基礎,一是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二是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三是具備一定的生態打造能力,華為目前在這三個方面均有一定的實力。
對初生的鴻蒙而言,生態系統的搭建,是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包括合作伙伴的協同、開發者的貢獻,以及殺手級的應用等。 但瓶頸不小, 比如在核心的手機市場,目前僅有魅族宣布加入鴻蒙,但并不包括手機。而國內其他頭部手機廠商,小米、OPPO、vivo等目前均保持沉默。
不過,從華為分離出去的榮耀則表達了對鴻蒙的支持。根據鴻蒙對外推出的百機升級計劃,自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榮耀20、榮耀30、榮耀V30等數十款手機,以及多款榮耀平板將陸續接入鴻蒙系統。
圖|《頭號玩家》劇照
包括項立剛在內的多位人士都指出,華為既做手機,又做系統,相對于谷歌偏中立的態度,目前國內的手機廠商,考慮到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可能還是會處于觀望態度。“可能會有手機廠商拿出一款手機,做下嘗試,但華為要是想讓這些廠商進來,肯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打消他們的顧慮。”項立剛說。
不過,國泰君安前述分析師認為,在安卓已經成為手機這個中心城市市場事實標準的背景下,鴻蒙直接去做手機市場的意義不大。
真正培育鴻蒙原生的應用生態,還是得先切入其他IoT硬件設備市場,引導開發者開發基于鴻蒙原生的IoT應用生態,最后再反哺手機鴻蒙原生生態,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幫助鴻蒙實現全場景覆蓋。
目前,鴻蒙已經發展1000多個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個模組和芯片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并將推出開源系統,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
華為預測,鴻蒙生態的智能設備數量在2023年將達到12.3億。按照今年3億的預期來看,這將會是一個的巨大的飛躍。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每個人、每個設備都是萬物互聯大陸的一部分。”余承東在6月2日晚的發布會上說。
新的時代已經到來,而鴻蒙則是登上這片大陸的鑰匙,但能否成為“主人”,仍需時間的檢驗。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