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妝造型在小劇場演出的運用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mark 2012-06-20 08:51:39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些年來,小劇場話劇以其形式的多樣化,內容輕松、幽默,觀眾與演員距離拉近了,有時之間還有互動等多種形式。深受廣大文藝青年和都市白領人士的喜愛。
在小劇場演出還要化妝造型嗎?這是我在小劇場演出時遇到有人提出的問題。提問的人認為:在小劇場演出,演員和觀眾是近距離的交流,演員表演要真實,布景道具要真實,不帶任何化妝的。只有在這種真實的和諧統一中,才容易打動觀眾,產生共鳴。乍一聽起來,這種說法似乎很有一些道理。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另一個真實――小劇場演出也是藝術。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劇場話劇演出同樣是話劇藝術。是以演員的姿態、動作、對話、獨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并用化妝、服飾等手段進行人物造型,使觀眾能直接觀賞到劇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也是反映社會生活,揭示人們的精神面貌的一種舞臺藝術形式。它通過體現劇本主要思想來感染觀眾。在生活中,人的精神面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對待現實生活的態度,交織于行動而成的。在話劇藝術里,演員同樣是在一個又一個事件的矛盾中,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和態度來塑造人物形象。所謂形象,就是思想感情、心理素質、氣質和外在動作,甚至是由發式、服裝和形體面貌等共同構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在舞臺上都不能成為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物。外貌和內心的各自單獨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舞臺上也不能稱之為藝術。因為它永遠不能夠真實的反映生活,也就不能完成感染觀眾的使命。大劇場話劇與小劇場話劇只是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小劇場演出將舞臺與觀眾的距離拉近了,演員的一舉一動、一個細微的眼神和形體變化,都會被觀眾看得清清楚楚,對演員的表演也因此更高。對演員的表演要求更高了,怎會反而不需要化妝造型了呢?
舞臺上藝術形象的創造,首先應該尋求角色本質的內涵,還應有自我的創造,賦予外形塑造和內在的神似,并通過演員形體體現出來。唯有同時把握了角色的內在本質和外形造型,才能使角色和演員成為有機的統一體。角色有著生活職業的烙印,除了身份、個性以外,還有外形、年齡、生理、地理、民族、時代、習俗等不同特點,不僅男女老少,骨骼、肌肉的形式有別,在不同的地域,也由于氣候、地理、環境的影響,膚色也有不同。我國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區別、東方人和西方人之間的區別,這些現象都會反映在人的外型上。在舞臺演出中,演員與角色即使某些外型特征非常接近,但由于燈光的作用,如果不經過任何化妝處理,外型會顯得蒼白而了無生氣。人物形象完整的塑造,應該是里外合一。內在和外在的形式感覺,不是孤立的兩件事,而是統一的整體。因為演員的化妝造型和表演上的外部動作與內心的根據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但主要以內在的因素為轉移。首先,演員對作品的理解越是透徹,對角色內心的挖掘越是深刻,那么她的心靈就越接近角色,能把角色的真實內心傳遞給觀眾。這是演員的內功。不過,僅僅有“內功”還是不夠的。因為在表演藝術中,外部的造型也是重要的。觀眾看的是一個真實可信的人,如果讓20歲的臉孔說80歲老人的話,那么這個人物形象在舞臺上是不完美的,或者說是不成功的。所以化妝造型是幫助演員走進角色,幫助觀眾了解角色的必要手段。舞臺化妝因為舞臺與觀眾有較遠的空間距離,為了使觀眾能感受到舞臺人物形象,在化妝上則借助油彩、粘貼毛發等手段,帶有夸張的造型來塑造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小劇場話劇演出不是不用化妝造型的問題,而是需要怎樣的化妝造型,才更適合于小劇場演出的問題。
《亂套了》是一部在小劇場演出的話劇,講述了政府部長理查德?威利和他政敵的秘書珍妮?沃辛頓在賓館里幽會。
評論comment